在Virtual PC、Virtual Server基础上推出了Microsoft SoftGrid 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虚拟应用程序,简称
SoftGrid)。还有已经发布的带Hyper-v技术的Windows 2008 Server对于已经基本实现电子化办公,或部署过大型
企业客户端的用户而言,SoftGrid的推出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相对于
电脑数量较多的企业而言,最常见的状况是:由于电脑中安装了同一应用程序的不同版本,需要同时运行时常常会面临系统冲突问题。例如,笔者在做
office讲座时常常需要同时运行office2007和office2003来为学员演示其中差异。而每次同时启动两个版本的office都会弹出:“office尚未安装,是否安装”的对话框。不得已,只好用虚拟机来解决,而占用了大量的内存。
其次,大型企业在部署应用程序时,由于客户端的数量庞大,常常使工作相当的繁琐。例如,某企业在对3000多台办公电脑进行部署时,花费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纯粹的重复工作。
SoftGrid的推出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用户的以上Pain Point。它不仅可以解决原有同一个应用程序在不同版本同时运行的冲突问题,同时让也可以使企业IT管理员更好的管理和标准化桌面环境。
SoftGrid解决方案以活动目录为基础,结合SoftGrid Server、SoftGrid Sequencer、SoftGrid Client一并形成完整的虚拟应用程序解决方案,其中SoftGrid Sequencer用以测试和制作需要部署的应用程序包,SoftGrid Server用以向SoftGrid Client分发SoftGrid Sequencer生成的程序包。在企业运用中,最常见的SoftGrid部署架构如下图:
在SoftGrid架构中,一般建议SoftGrid Sequencer要与SoftGrid Client操作系统一致,并在使用SoftGrid Sequencer部署应用程序包的时候保持系统的干净。比如说,一个企业中的客户端都是Windows XP,那么用以生成SoftGrid Sequencer的服务器也希望是Windows XP,并建议操作系统上没有安装其他多余的第三方软件。虽然有的软件可以部署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版本上。
SoftGrid Sequencer是一个基于向导的工具,将应用程序序列化并以文件形式进行存储放置在共享存储或SoftGrid Server上。其生成的文件不会改变应用程序本身的安装结构。SoftGrid Sequencer不仅将监控整个应用程序的安装过程,还将模拟用户的使用习惯,以便快速的分发用户所需要的代码至客户端电脑,在整个监控应用程序安装中,将应用程序的安装文件、注册表信息、字体、COM Objects和服务全部
虚拟化. 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可能客户端会涉及到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通常的做法是部署多台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并安装SoftGrid Sequencer。在很多场景中,也可以使用Virtual PC、Virtual Server来部署SoftGrid Sequencer,制作应用程序包。下图为SoftGrid Sequencer制作应用程序包的整个过程。
当使用SoftGrid Sequencer制作好应用程序包,将生成一个启用的应用程序文件 (.sft)、一个开放软件描述文件 (.osd)、一个图标文件 (.ico) 和一个项目文件 (.sprj),并上传到共享存储或是SoftGrid Server上后,结合活动目录的权限管理,发布应用程序包到客户端。客户端在第一次打开应用程序快捷方式或者相关联的文件时,将向SoftGrid Server下载,并只下载5% ~ 20%的代码用以运行(“最短启动代码”),这也是在SoftGrid Sequencer模拟运行时,用以加快客户端使用速度。
同时,下载后的应用程序将可以在控制面板中的SoftGrid管理中看到下载的比例,应用程序使用中不会在本地计算机上安装。与以往的终端服务不通的是:在本地执行,并支持脱机状态运行。当应用程序需要升级时,管理员只需要将原有生成的应用程序项目文件重新导入,并安装升级后重新分发即可,不会影响用户的继续使用。
当客户端需要使用到前面“最短启动代码”里没有的功能时,将自动在服务器中下载相应的代码以运行。从统计学上来说,一个企业的所有客户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软件的同一功能的可能性是相当小的,所以这样也能起到一个数据分流的作用,从而大大加快速度。
在对客户端进行应用程序部署的时候,企业还可以通过SoftGird对部署的程序进行管理,并为SMS进行补充。同时,也可以使用SoftGrid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客户端的桌面标准化、桌面高可用性和桌面可管理性。
本文转自许珈毓的技术思考博客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jiayu/60214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